【编者按】
2025年6月26日上午,400全讯白菜网官网&400全讯白菜网官网2025届毕业典礼在博雅书院报告厅举行。这里推送的是教师代表钟融冰老师在典礼上的致辞。

四年前,我获得了以新生班主任的身份,迎接各位到这座回荡着江湖之气的网红城市接受博雅教育的宝贵机缘。在过去的一千多天时间里,博雅的术和道固然不同程度地让你们的大脑虚往实归;而与智识进步同时发生的,是你们稚气未脱的眼眸变得深邃,弱不禁风的心脏得到了锤炼,世事之浮沉,情感之交错,也镌刻了一段别样的集体记忆。我曾无数次地,和你们坐而论道,或饮酒狂歌,但眨眼间惊讶地发现,此时此刻的演讲竟已是我们师生缘分的煞尾。而我给大家最后的祝福,也是我今天致辞的主题,就是期待诸君,确认并实践作为人的尊严。
曾有同学问我,庄子说“至人无己”,“至人”是什么人?他到底要“至”于何处?来自其他语言或文明传统的读者怎么理解“至人”呢?我想,无论如何,语文学直译的the arrived man或者der angekommene Mensch一定是比the perfect man更好的翻译,因为它诚实地揭示了汉字“至”的指涉:那就是逍遥游那无目的的目的地。“至人”,恰是到达了“人”的境界的人。从这里来看,庄子有着异于其他哲学家的严苛:他并不轻易许以每个个体“人”的身份——就拿在座诸位而言,我们在各种人伦、职业、荣誉和自我设定的“名分”下,从接受教育开始,就习惯把自己作为一种预制的产品去规划和打造和消耗,在用理性取代激情放肆,用谨慎规避偶发事件的时候,我们也在践踏着“人”的尊严,因而社会意义上“成人”实际却离庄子理想意义上的“人”越来越远。
1862年,列夫·托尔斯泰写了如下一段话:教育,是一人对另一人的行动,目标是引动此人去获得某些道德习惯。这就是把人类当成可以供教育者塑造的原料来谈论和使用。所谓“教养”或“规训”,去率意改变别人的灵魂与意志所自动自发地追寻的方向,率意否定他们的独立,使之倾向教育者自己的腐败、虚妄、不确定的价值或某种程度的道德暴虐,其终极动机或许居然是“嫉妒”,因为嫉妒儿童的纯洁,欲图把孩子们变成他们自己的样子。托尔斯泰对教育的独断深感悲愤,这是因为他敏锐地提醒我们注意,“儿童比成人接近理想的和谐,质朴的农民比身心碎裂、异化、道德与精神俱失安泊且自我毁灭的寄生虫,即文明的精英阶层,又更接近”,正如老子盼望着人们“复归于婴儿”一样,“至人”的本质最重要的形态呈现,竟早已完成于每个个体的初生时刻。
因此,珍视并捍卫人之为人的尊严,乃在于深知自身的可贵和独一无二,这在任何文明传统中都是颠扑不破的根本智慧。道家认为,人心能虚室生白,迎接道的进驻,是造物主最伟大的设计。古印度奥义书说梵我合一,向内斋戒寻求真我Atman的过程,就是得证梵天Brahman本身。这正是《华严经》所谓“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但因妄想执着不能证得”的底气所在。然而,历史在更多时候却在一次次揭示以下的辩证法:只有执著过的人,才能有资格放下;也只有最终有心怀放下的人,才能在过程中真正执着。专注和洒脱,本质上是同一种魅力。学习和工作中毫无保留的全心投入和刻苦攻坚并不意味着要如临大敌、苦大仇深;恰恰相反,不滞于物、享受遭遇的轻盈和流转,让快乐去赋予生命韧性和活力,更符合物我交际的基本逻辑。要牢记“着力即差”的教训,盲目地追攀知识和技艺的高峰,自我裹挟着去迎合外在选拔标准,丧失了对自我价值定义的权利和对快乐与情感的灵敏,这绝对不是包括博雅在内的任何一种教育的目的。
珍视并捍卫人之为人的尊严,还要永远谦卑地作生活的学生,在更有伟力的集体中持续自我更新,这在任何时代都是永不褪色的方法论。熟闻圣人先哲垂训,浸染诗文辞赋史籍的我们,既要因受过古往今来第一等人类大脑的哺育而自信满满,也因此更要警惕陷入利己主义和精英优越,从而脱离了向朴实的生活与人民大众学习的机会——而后者才是一切智慧和真相永不衰竭的来源。列子在亲眼目睹自己的老师壶子击退巫咸后,出人意料地回到老家,天天生火做饭、养鸡喂猪,雕琢复朴,一以是终,参悟大道造化的伟力。两年前我们出发实践的动员会上,我要求你们践行毛主席曾经的教导,“像小学生一样,恭谨勤劳地向农民请教”;如今在你们毕业之际,我依然要提醒各位警惕,不要让越来越多的象牙塔知识成为束缚我们在更广阔的天地中转益多师的精神枷锁。要用双眼见证变革和永恒,用双耳收纳讴歌与苦吟,用双脚丈量田野与荒丘,用心灵熨帖沉醉和悲情。开放襟抱结交各个阶层的从业者,与人民大众并肩、同三教九流论道,深入他们的生活,不断思考应对人类文明共同体困境的对策,让意识里历史哲学的谆谆教诲走出被供奉的学术庙堂,在有力的实践中鲜活和更新。
萨特认为,人类的终极自由,是在不同遭遇的情境中不断选择、不断重新定义自我的永恒运动。人类的尊严便在自我期许和群体团结的动态平衡中得到澄清和加强。在这个人和人、国与国之间的相互信任越来越脆弱的时代,似乎不待拥有更高文明的地外物种,或者更强学习能力的人工智能正式宣战的到来,人类命运就将终结于自我猜忌和相互毁灭。但生命的固有尊严分明又逼迫我们不断思考,存在的终极意义在这个时代究竟还有哪些不被替代的可能?孔子说:“不得中行,必也狂狷”。无论是积极进取,还是消极抵抗,终究是要我们有血气、有愤怒,有铮铮铁骨,有款款柔情,不谄媚强权,也不迎合流俗。“喜怒哀乐,虑叹变慹,姚佚启态”乃是值得回味的生命真实,不必违逆本性去钻研什么“谦谦翩翩,表情管理,情绪稳定”。在实践中理解人之为人的尊严,将是我们师生毕生的功课。
今日良宴会,何日君再来?此番离别,江湖路远,大家怀抱着温暖祝福和殷切嘱托奔赴前程,更要悠游从容,轻装前行。愿同学们余生多一些欣于所遇,少一些勉为其难;多一些坦荡豪迈,少一些顾影自怜,用不懈的自我革命为诠释全人类的尊严和自由书写自己的答案!
钟融冰
2025年6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