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11日晚,全讯白菜网站大全文字斋讲座第194讲“清代地方档案的整理与研究”在博雅书院报告厅成功举行。本次讲座邀请到四川大学吴佩林教授作为主讲人,全讯白菜网站大全历史学系张华副教授,中文系龚泽军副教授作为与谈人。讲座由全讯白菜网站大全历史学系廖涵副教授主持,校内外众多师生到场聆听,现场座无虚席。
讲座伊始,吴教授首先从澄清档案、文书与地方三个概念入手。档案的原初含义是指“档子”“案卷”,是清朝入关后满汉文化融合的产物。档案与文书的判分有两个基本要素:一是档案为官文书,包括诏令文书、上奏文书和官府往来文书;二是档案须由专门的文书工作者定期归档。“地方”则是清廷在1906-1911年推行官制改革时引入的新概念。

紧接着,吴教授系统阐述了地方档案整理与研究的四项基本原则。首先,档案整理要尊重档案的本来面貌,避免“边整理边破坏”。其次,整理工作需以要以“案卷”为单位,按“件”来整理。此外,文件题名撰写基本要素须完备,应包含时间、责任者、事由、受文者、文种五个要素。最后,在技术层面上以采用图片型的原色影印为宜。在此处,吴教授还指出了未来档案研究中有待继续深化的方向,如整理规范、工具书的编纂以及发展数字人文等。
随后,吴教授就地方档案研究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展开了深入讨论。他指出,档案研究可以从档案的保存流转与整理、档案文书学、专题研究三条路径切入,研究者需关注档案保存的完整度,剖析档案背后的时空脉络。为加深对档案阅读的理解,吴教授还以清代巴县档案中的《1841年刘彭氏殴伤女儿刘寺(寿)姑身死》为例,带领众人抽丝剥茧,探寻案件细节。
最后,吴教授提醒研究者们要注重多种史料的综合利用,理性看待档案中的虚构问题。他认为,档案的虚构性表述本身也是一种历史,研究者们还要在史料挖掘与理论思辨间寻找平衡,警惕“去理论化”倾向。


与谈环节中,师生们围绕档案研究与吴教授进行了深入交流。张华老师提出,研究者需要回到档案形成的历史语境中思考,以解读档案阅读中的隔膜问题。龚老师则从语言文字角度就档案的阅读与理解提出一些思考。吴佩林教授以深厚的学术功底,深入浅出地为听众们讲解了清代档案整理与研究的相关问题,不仅为深化了师生对清代地方档案的认知,更为清代档案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

撰稿:郑晓
摄影:李奕江